2022-11-17
机械化种水稻
水稻怎么种植呢?
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,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。原产中国,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。
广义水稻区别于旱稻;狭义水稻指淡水稻,区别于海水稻等。
按稻谷类型,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、早稻和中晚稻,糯稻和非糯稻。还有其它分类,水稻一般栽培于水田,无土栽培的是水上稻。水稻一般没有一米高,2米左右的为新培育的巨型稻。
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开云体育官方巨大贡献,被誉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。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,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,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。世界上近一半人口,都以大米为食。水稻除可食用外,还可以酿酒、制糖作工业原料,稻壳、稻秆,可以作为饲料。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、长江流域、珠江流域。属于直接经济作物。还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。也是北方人民的主要有机食品。2017年9月,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。
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,劳动强度大,需要投入大量劳动来精耕细作,东亚、东南亚、南亚人口稠密,劳动力丰富;
水稻单产高,亚洲水稻种植区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,人均耕地少,故在这里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;
这里的热带雨林气候,热带、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;
水稻集中在平原和丘陵区;
水稻集中在大河中下游平原,水源充足。
水稻(学名:Oryza sativa)是草本稻属的一种,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,又称为亚洲型栽培稻,简单来说也可以说是稻。为一年生,禾本科植物,单子叶,性喜温湿,成熟时约有1米高,叶子细长,约有50到100厘米长,宽约2到2.5厘米。稻米的花非常小,开花时,主要花枝会呈现拱形,在枝头往下30到50毫米间都会开小花,大部分自花授粉并结种子,称为稻穗。一般稻粒的大小在5到12毫米长,2到3毫米厚度。
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,24条染色体。
水稻喜高温、多湿、短日照,对土壤要求不严,水稻土最好。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~12,最适28~32。分蘖期日均20以上,穗分化适温30左右;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。抽穗适温25~35。开花最适温30左右,低于20或高于40,受精受严重影响。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~800千克。
小农经营。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,由于人均耕地少,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,我国南方每户耕种的水稻面积一般少于1公顷;
单位面积产量高,但商品率低。农民在田里精耕细作,使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。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,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,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,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一部分留作自用,而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有限;但是泰国是特例,其出口多。
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。农民一般从事手工劳动,虽然近一二十年来,利用电力进行灌溉、脱粒等发展较快,化肥、农药的使用量的逐步提高,但从总体上看,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还比较低;除日本在稻田机械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外,亚洲其他国家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。
水稻属须根系,不定根发达,穗为圆锥花序,自花授粉。是一年生栽。
水稻种植培谷物。秆直立,高30~100厘米。叶二列互生,线状披针形,叶舌膜质,2裂。圆锥花序疏松;小穗长圆形,两侧压扁,含3朵小花,颖极退化,仅留痕迹,顶端小花两性,外稃舟形,有芒;雄蕊6;退化2花仅留外稃位于两性花之下,常误认作颖片。颖果。
原产于中国。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。中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/4,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。栽培历史已有14000~18000年。为重要粮食作物;除食用颖果外,可制淀粉、酿酒、制醋,米糠可制糖、榨油、提取糠醛,供工业及医药用;稻秆为良好饲料及造纸原料和编织材料,谷芽和稻根可供药用。
史记中记载大禹时期曾广泛种植水稻,夏本纪记载:令益予众庶稻,可种卑湿。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。食少,调有余相给,以均诸侯。大禹命令伯益给大家分发水稻种子,种在水田里,还命令后稷(周的先人)给大家分发食物。没有食物的地方,他就命令有多余的地方,分给那些少的地方。
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,去壳后称大米或米。
稻田
世界上近一半人口,包括几乎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人口,都以稻米为食。【尤其印度、泰国大米】水稻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。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~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。在1993年,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,距今约14000~18000年。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,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,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。
除称为旱稻的生态型外,水稻都在热带、半热带和温带等地区的沿海平原、潮汐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地栽培。种子播在准备好的秧田上,当苗龄为20~25天时移植到周围有堤的水深为5~10厘米的稻田内,在生长季节一直浸在水中。
水利工程大。灌溉是水稻的生产基础。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,对水稻的生产威胁和大。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,需要政府的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的建设;
除亚洲外,非洲的埃及,尼日利亚,欧洲的西班牙,意大利,拉丁美洲的古巴,委内瑞拉,巴西也有水稻种植业的分布,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,也分布着大片的稻田,但采用的是大规模的旱地直播技术进行生产。
一年生草本。秆直立,高0.5-1.5米,随品种而异。叶鞘松弛,无毛;叶舌披针形,长10-25毫米,两侧基部下延长成叶鞘边缘,具2枚镰形抱茎的叶耳;叶片线状披针形,长40厘米左右,宽约1厘米,无毛,粗糙。
圆锥花序大型疏展,长约30厘米,分枝多,棱粗糙,成熟期向下弯垂;小穗含1成熟花,两侧甚压扁,长圆状卵形至椭圆形,长约10毫米,宽2-4毫米;颖极小,仅在小穗柄先端留下半月形的痕迹,退化外稃2枚,锥刺状,长2-4毫米;两侧孕性花外稃质厚,具5脉,中脉成脊,表面有方格状小乳状突起,厚纸质,遍布细毛端毛较密,有芒或无芒;内稃与外稃同质,具3脉,先端尖而无喙;雄蕊6枚,花药长2-3毫米。
颖果长约5毫米,宽约2毫米,厚约1-1.5毫米;胚比小,约为颖果长的1/4。染色体2n=24(Shu et Qu 1985, Yao Z.1984),x=12(Mukhergee et Debnath 1985)。
水稻喜高温、多湿、短日照,对土壤要求不严,但是水稻土最好。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~12,最适28~32。分蘖期日均20以上,穗分化适温30左右;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。抽穗适温25~35。开花最适温30左右,低于20或高于40,授粉受严重影响。
相对湿度50~90%为宜。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;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,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。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;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。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~800千克。
稻谷成熟后人工收割好还是机械收割好?为什么?
秋季十月是稻谷收获的季节,许多农民正在田里忙着收割。面对一片片金灿灿的稻田,我们不由引发思考:稻谷成熟后是人工收割好还是机械收割好呢?其实我觉得各有各的好处,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一、人工收割的好处
虽然水稻机械化收割已经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,但在有些地方邀请收割队收割水稻的人并不多,而且大多数都是传统的手工收割,最大的原因是现在农民不再大面积种植水稻,他们只种植一到两亩,主要是为了自给自足。
还有就是有些地方主要是梯田和盆地,农田不集中,各自分散,别人家的稻谷没收完,收割机就不能开进田里。同时,晚稻收割时对种植的绿肥有一定的损伤。在种植红花草等绿肥的田块,采用机械化收割时,机械的碾压使一部分红花草等损伤或死亡,影响绿肥的种植效果。机械化稻草全量还田后,因稻草数量较大,在土壤中分解缓慢,往往造成晚稻田早期氮肥不足、返青期延长、分蘖期推迟而影响产量。
人工收割水稻的方法可以根据水稻的成熟度适时确定收割时间。 大米收割后,经过气助、打捆、堆垛、脱粒等工序,充分利用风、日光,在阴凉处自然晾干,保证大米完全成熟和水分含量。 达到天然含水量的安全值。 因为这种方法完全遵循自然规律,所以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大米的品质和口感。
二、机械收割的好处
1、省工省力
每亩水田人工收获、运输、脱粒和清理大约需要30小时; 联合收割机收网、移网、提网仅需0.5小时,相比之下劳动效率提高60倍,大大减轻了稻农的劳动强度。人工收割水稻,需要进项收割作业、田地晾晒、运输到场院、打场作业、运输到仓库并磨米作业。(籽粒掉落比较多损耗比较大)而机械化收割可以直接脱力、装袋式运输,大大降低粮食损耗。
2、收割质量高,水稻损耗少
在人工采收的过程中,常常容易遭遇阴雨天,收割后还没来得及脱粒的谷粒受潮,导致穗发芽、沤沤、发霉。 此外,在很多地方,脱粒仍由石辊或拖拉机碾压,导致收成和脱粒质量不佳。联合收割机的收割、剥离和提升可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次性完成,因此收获的小米品质高,与人工收获相比,水稻损失还减少了3%。
3、赶上季节
机械收割效率高,有利于大面积快速收割,赶上季节,及时播种下一季作物,促进均衡增产。
4、秸秆还田有利于肥力
联合收割机收割时,立即将秸秆打碎还田,增加土壤有机质,施肥肥力。
水稻的机械化收获方法有哪些?
水稻的机械化收获方法有两种:一是分段收获。这种方法是先用割晒机将水稻割倒,成条铺放在田里,然后在田里或运到场院用脱粒机脱粒,有的需用扬场机等再次清选;二是联合收获。使用联合收割机一次完成收割、脱粒、清选等作业。
种植水稻到成品袋装,能不能全部机械化、需要哪些机械,价格分别是多少。按20亩标准
基本可以实现机械化,播种、插秧、整地、施肥、收割、烘干、加工都可以,但是水稻的水位管理需要人工,另外除草、病虫防治时需要投入一些人工的。20亩地,一共需要投入30000元左右(根据种植方式不同,如有机、绿色、无公害等有差异;另外地区的人工费差异等)
水稻的插秧技术有哪些?该如何科学的种植水稻?
随着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快速推广,很多农户都能享受到机械种植所带来的便利。就我国最为常见的水稻种植来说,目前水稻机插秧已经成为了多数种植大户的主要移栽方式,但在使用水稻机插秧时经常掌握不了相关技术要点,从而导致水稻返青慢、生育期延长等问题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水稻机的插秧技术要点吧。
一、秧苗情况
水稻机插秧时移栽龄秧要适宜,一般秧龄为13~20天,叶龄保持在2.7~3.5叶,且要盘根较好。
二、排水沉实
水稻机插秧前3~4天要进行平整移栽田,前1~2天还要排干水,(稀泥田要提前3~4天),要求田面泥浆沉实,有利于插秧机作业。
三、移栽田准备
水稻机插秧前灌浅水至1cm左右时按常规制种方法施基肥(15~20kg/亩)。此时移栽效果最佳。如果田面水过少,插秧机行走困难;田面水过深,立苗不正,插秧深浅不匀,浮苗缺苗多,插秧机行走过程中易推苗压苗。
四、移栽深度
水稻机插秧的深度对秧苗的返青影响极大,一般插秧深度在1cm左右时,不出现倒苗、漂苗现象,且返青快。插秧深度0~0.5cm时易散苗,倒苗、漂苗;插秧深度2cm以上,抑制秧苗返青,小苗、弱苗插深过深易僵苗。
五、移栽密度
①原则:早稻密植、中稻稀植;短生育期品质密植、长生育期品种稀植;分蘖能力差的品种密植,分蘖能力强的品种稀植;另外根据肥了情况适当调整一般肥沃田块可以适当
②密度:根据肥力情况、栽培水平、种植品种等来合理确定适宜栽培密度,做到合理密植。一般插秧规格为:早稻18~25×12~14cm、中稻25~30×20~24㎝。
③补苗:对漏穴率在10%以上的地方、田块四个角和插秧机收尾调头空白处进行人工补秧。
六、移栽
每块田第一厢放空从第二厢母本开始机插,田块四周先留空不栽,到最后收尾栽插。
总的来说,机械插秧不比人工,因此需要大家把握好每一个插秧和移栽要点环节,同时要注意配合后期大田的管理,并不是说机械插秧插完了就一定准确,就可以高枕无忧了。只有这样才能良好保障水稻的插秧收成。